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让南方日报告诉你为啥要报广工!

2016-06-22 广工青年汇



 广东工业大学,一颗逐渐散发出耀眼光芒的“超新星”,正在受到万众瞩目,外界对广工大的宣传是一浪接一浪、高潮迭起。

 小汇今天读报,又看到消息:《南方日报》推出广工大专版,苏一凡书记、陈新校长两大广工“掌门人”畅谈广工。

 两位“掌门人”到底说了啥?我们一起浏览!






文章转载(原文有删节):


如何让高端人才服务创新驱动?如何让引进的海外大师开拓学生视野?如何让学生有钱“任性”创新?如何给天才多一点空间?

2014年学校升为一本,2015年成功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两年多以来,广工如高速列车向前疾驰……

学校表示,搭建具有“造血”功能的协同创新平台,对接产业转型重大需求,为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学术与市场”双价值的舞台和空间,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适当控制本科生规模

   


南方日报: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已有一周年,学校有哪些变化?

苏一凡:最大的变化是,整个学校从干部到教职工,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了。我们引导教师瞄准广东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突出成果产业化,在服务产业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我们坚持在人才培养上主动与产业升级对接,与市场需求对接,使毕业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学校的发展意识更加强烈。扩大规模、投入式的拉动,并不是时常都有,广工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后,我们适当控制本科生规模,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而协同创新平台有助于我们聚集社会资源,推动学校内涵建设。

学校的改革意识更加强烈。过去,广工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而现在学校发展目标是研究型大学,这意味着学校需要从大众化教育转向精英化教育,大班上课要逐步改为小班上课,当然这还需要一定的发展阶段才能实现。这将倒逼学校在人事制度、科研体制、教学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广东选取了包括我校在内的5所高校开展试点下放“5个管理权限”,我们要接住用好。

南方日报:从升一本到整体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近年的广工发展迅猛,外界很关注广工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

苏一凡:具体来说,到2017年和2020年,广工要在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人才培养、国家基金项目、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等重要办学指标上分别要达到标杆学校现在的水平,真正让学校办学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靠“市场、机制、团队、服务”引人


南方日报:要建设高水平大学,高端人才至关重要。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已有一周年,广工在引进人才方面有什么成效?

陈新:学校提出“靠市场、靠机制、靠团队、靠服务”的“四靠”引人理念和机制,推进以“人才金字塔”为核心的增量改革和以“分类发展”为核心的存量改革,借助广东产业转型强大的市场拉动力,利用学校搭建的各类协同创新平台,为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学术与市场”双价值的舞台和空间。

高层次人才实现多项零的突破:其中引进共享院士2人、海外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千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9人。引进的广东省创新团队“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控制芯片与系统创新团队”入选省第五批引进创新创业科研团队,目前学校引进广东省创新团队共4个。

学校还引进了一批海外顶尖人才,如法国科学院主席莫涅院士,诺基亚前首席设计师、芬兰国家创新委员会前主席汉诺教授等,他们已在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南方日报:提升科研能力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任务,一年小考,广工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陈新:高水平大学建设使学校学科实力大幅提升,加速发展。我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较2014年12月排名前进113位。2015年,到校科研经费突破6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3.3倍,超额完成学校“十二五”规划科研规模4亿元的目标;国家基金立项数较2010年增长了2.5倍。三大索引论文突破1500篇,其中SCI论文近600篇,较2010年增长了3.3倍。申请和授权专利分别达到770件和350件,较2010年增长了3倍,位居广东省属高校首位。



培养科技拓路人、

行业带头人、产业领军人 



南方日报:广工与地方政府、产业界搭建的协同创新平台,被认为是高校服务广东经济发展的典范。学校将怎样继续助力我省创新驱动发展?

陈新:学校发挥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优势,搭建具有“造血”功能的协同创新平台。除了已建成的广州国家IC基地、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佛山数控装备研究院、河源协同创新研究院,我们还与肇庆签订了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并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赴云南省考察对接,推进“广工大云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并取得重大进展。

学校派出500多人次科技特派员活跃在企业一线,与全省20个地区、23个高新区、200多个专业镇、20多个广东省重点行业、一大批龙头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据统计,学校服务广东企业已超过6000家。

南方日报:广工是广东省本科生规模最大的高校,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陈新:学校提出“重基础、强能力、宽视野、多样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学生成为科技拓路人、行业带头人、产业领军人。

我们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教学管理机制,释放学生活力。

同时,学校依托优势学科开设“创新实验班”,依托科技龙头企业开设“校企联合班”,依托协同平台(孵化基地)开设“创新创业班”,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联合创办了全新教学模式的“粤港机器人学院”,与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开办“科技金融创新班”等等。



好的大学精神可以移植但不能复制


南方日报:高速发展的广工,如何同步建设自己的大学精神与文化?

苏一凡:广工扎根广东近60年,始终坚持“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反映时代精神、独具工科特色、求是创新、开拓进取的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和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在我看来,好的大学精神是可以移植的。北大、清华等的大学精神,也是广工倡导、培育的,我们会以这些典型例子教育学生。当然,这种学习并不是复制,而是要结合广工的实际,赋予大学精神和文化以新的涵义。具体到学生培养方面,我们认为就是要给天才多一点空间,给普通学生多一点规矩。

南方日报:当下正值招生季,请您推介一下广工。

苏一凡:正如学校的招生口号——“不一样的广工大,不一样的你”。“不一样的广工大”会引起考生家长对广工的关注。短短几年,广工实现了跨越发展,2014年升为一本,2015年整体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办学声誉得到显著增强。“不一样的你”是表明我们的办学自信,考生来到广工,学校的培养会给他自己及家人带来惊喜。广工是一片肥沃的土壤,能让学生得到很好的成长。我举个例子,在前不久举办的“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校学生以总分第一、金奖总数第一,捧得唯一的“创青春杯”。




牛校亮点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实现产业深度融合


“以后要用机器人造瓷砖!”广东丽柏特科技公司法人代表叶德林的发言掷地有声。佛山建陶产业敢于开辟国内陶瓷行业自动化生产市场的勇气,源自佛山南海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研究院院长杨海东介绍,这家由广东工业大学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共建的研发机构,已建立精密装备、机器人和3D打印三大研发中心,研发创新产品超过60项,申请专利近400多件。“我们以项目合作、落地孵化为抓手,已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160多人,其中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内外知名教授等顶级人才50多名。”

研究院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很快便显露:研究院孵化的新鹏机器人公司创办不到三年时间,销售额便超过亿元,成为国内卫浴行业打磨机器人的翘楚,带动佛山本土卫浴行业走向智能制造;韦达尔团队研发了面向电子、汽车等行业的等离子设备,其性能提升了2倍,能耗和成本均下降50%,填补了国内设备技术的空白……

目前,广工大佛山数控装备研究院“工匠创客汇”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并作为广东省众创空间的唯一代表,赴京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其发展模式和特色优势得到李克强总理的肯定。

据介绍,近几年,广工与地方政府、产业界搭建了广州国家IC基地、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佛山数控装备研究院、河源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多个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利用当地政府近4亿启动资金,吸引社会投资约13亿,孵化企业百余家,带动产业增加值超30亿元。服务企业千余家,累计已与1000多家企业开展技术、人才合作。


出钱出地鼓励学生“任性”创新


由广工学子组建的广州蜃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创立,是中国首批增强现实技术研发公司之一,目前拥有1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在行业圈内影响力强。而该公司去年自主开发的7款标准AR产品,更是引爆市场;

坤谦团队联合国家电网、美国国际铜业协会开发出全新热处理模式的电动汽车电池,目前已申请多项国家专利,成功进入2015年中国青创板挂牌,获得天使投资150万元;

……

这些创新创业团队拥有共同的地理坐标——广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广工拿出两万余平米,成立两岸四地大学生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不到一年已吸纳百余支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其中不乏获得百万元级融资的潜力项目,俨然“大学硅谷”。

为了保障学生“有钱”“任性”地创新,广工每年投入3000万元,并吸引社会投资机构在校设立基金超过1亿元。

学校出地出钱,换来的是学生出成果。据统计,去年广工共有3680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其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10项,811人次;全国“挑战杯”竞赛被誉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2013年,在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竞赛总分居全国第五。2015年,广工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办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最终广工总分并列全国高校第二。在今年的“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11金5银2铜,总分第一、金奖总数第一。

去年,广工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被认定为广东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学校”。


练好管理学科内功建设新型智库


广工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广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据介绍,依托学校强势工科背景,管理学科充分发挥与产业高度融合的优势,通过建设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广东省大数据战略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广州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平台,先后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报告100多份,其中被省级政府单位采纳4份,市级政府单位采纳8份,省市各级行业协会组织采纳23份。



数说成绩


•2015年到校科研经费突破6亿元,较2010年增长3.3倍;国家基金立项数较2010年增长2.5倍。

•三大索引论文突破1500篇,其中SCI论文近600篇,较2010年增长3.3倍。

•申请和授权专利分别达到770件和350件,较2010年增长3倍,位居广东省属高校首位。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连续三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国家专利奖2项。



招生看点



看点1.开设科技金融创新班

学校依托工科优势,与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创设科技金融创新班,培养既具备理工科专门知识,又掌握金融学、金融工程基本理论和实务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创新班面向校内理工科专业的在校生,以双学位方式修读,合格毕业生将获得双学位。

创新班同学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工科知识,更融入了经济学、投资学和金融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模块。据悉,这种兼修理工和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将在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就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建行广东省分行也表示急需此类复合型人才。


看点2.10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7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含管理科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3个专业)按大类招生。

学生在前3个学期不分专业,按大类培养,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大类平台课,强化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第3学期末学生根据学校专业分流办法,选择进入一个专业学习,在完成所选专业课程后,按相应专业毕业。


看点3.“2+2”国际班国内国外各学2年

学校与英、美、澳等国家高校合作开展“2+2”本科国际班,主要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专业进行招生,着力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学生前2年在广工学习,后2年到国外合作大学学习,毕业可获中外双方大学学位和中方毕业证。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6/22/content_7558280.htm

来源于《南方日报》6月22日A05版


图文部分转载于公众号广工大视界


阅读原文

共青团广东工业大学委员会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二日


 看完这篇文章的人还可能对下面的感兴趣:

(点击对应标题即可阅读)

(1)我为什么不推荐你考广东工业大学

(2)一场广工工科女和清华理工男的异地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